中歐商業在線未來管理人才大會2023暨TOP20頒獎典禮盛大舉辦
2023年7月20日,2023中歐商業在線未來管理人才大會暨2022-2023 TOP20未來管理人才培養最佳實踐獎頒獎典禮在上海影城成功舉辦。10余位國內外知名教授、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位企業中高層管理者、首席人才官、學習與發展負責人等齊聚上海,探討未來人才培養和學習發展新趨勢。此次大會通過8大平臺同步直播,累計總瀏覽量近50,000人次。
中歐商業在線未來管理人才大會2023現場
2023年,全球發生劇變,經濟波動、技術變革。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韌"性成為企業生存和成功的關鍵。本年度大會以"韌 BE WATER"為主題,聚焦當下?業熱點話題,共同探討如何在劇變的未來商業環境中重塑領導力,構建靈活組織文化,推動組織韌性發展,實現長期增長。
敏捷戰略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說,風會吹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對于不確定性、隨機性和混沌也是一樣,你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不確定時代,敏捷戰略對組織的重要性變得愈發突出。敏捷戰略強調了組織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快速決策能力。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需要能夠及時獲取并分析市場信息,快速做出反應和調整。
中歐出版集團執行CEO郭霖在大會開場致辭時表示,不確定性從來都不會消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他說道:"過去提到'韌性',我們會更多地認為它就是組織在遇到危機之后迅速反應、反敗為勝的能力。但就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組織韌性應該是企業在危機中重構組織資源、流程和關系,從危機中快速復原,甚至能利用危機實現逆勢增長的能力。而這些主要是由企業的變革能力、學習能力和重構資源的能力來決定的。"
打造韌性組織的核心之一在于"學習與迭代",只有持續迭代,才能與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保持同步。將學習和迭代植入企業文化,才能在變革中保持平衡,在不確定性中調整方向。面對日益復雜的商業環境,企業無法再用傳統的思路進行品牌營銷。"品牌戰略必須上升到組織戰略高度,要打造高韌性品牌",英國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尹一丁教授分享到。
他分別從"數智化時代""疫情化時代""全球化時代"三個不同的維度,分別去講述企業如何打造高韌性品牌戰略。以在全球化時代下的韌性品牌戰略為例,品牌的韌性來自于出海,出海企業要具備全球化視野與格局,要打造品牌的普適性、提升品牌的海外拓展能力、形成品牌的全球突破力。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品牌要講好中國故事,需從小處著眼,抓住"中國故事"的精神內核,讓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2023年初以來,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發全球熱議,把人工智能推向新的高潮。然而,人工智能到底是人類的對手還是人類的助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史占中提到:"我們正在迎來‘人機共舞'的AI時代,‘人機共舞'是一種互補合作,而非競爭替代關系。人類與AI機器人共舞的關鍵是發揮人類的優勢,通過延伸和增強人腦智能,將AI機器人作為增強人類能力的工具,而非取代人類。人類要在發展自身主體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和平衡彼此優勢,實現人機協同和共存。"
史占中教授認為,"在技術浪潮之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人類需要建立在理解、信任、透明度和道德基礎上,持續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術和環境。并能夠順應時代發展,加快自身的轉型,不斷提升認知與心理適應能力,與時俱進自身的能力,實現自我超越,成為AI浪潮中的弄潮兒。"
在上午的圓桌對話環節,陽光電源陽光商研院執行院長王晨、浙江銀輪機械人力資源總監葉春英及中歐商業評論研究總監齊卿繼續就"中國企業出海如何破局"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從企業如何通過出海構建自身競爭優勢、出海遇到的挑戰與障礙、如何打開新興國際市場等角度,嘉賓們結合企業自身實踐,探討出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為其他出海企業提供新的啟發。
韌性組織
在一個不斷變化和不確定的世界中,組織韌性成為了一種關鍵的競爭優勢。這種韌性不僅僅是對外界沖擊的抵御能力,更是一種適應力和創新力的體現。無論是面對突發的挑戰、市場的波動還是技術的革新,擁有韌性的組織總能夠保持穩定并快速調整策略,以迎接未知的變化。
韌性組織的基石是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員工作為企業的生力軍,是韌性的中堅力量。但對于很多管理者來說,普遍感受到:95后、00后員工越來越難"帶"了。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副教授曹潔基于00后員工的代際特征道出了緣由:"在他們的生活中,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再加上歷經諸多宏觀大事件后,這屆年輕人在職業觀、時間觀和體驗感等方面發生巨變。"
她提到,想管理好新生代員工,最重要的是理解他們的交流方式,幫助他們提升人際能力;放下身段和價值,加速引導他們成長。同時,幫助他們建立期望路徑,提升確定性。"要完全做到這些很難,但管理者可以借助管理學理論和工具武裝自己,與年輕人一起成長。"
不只是管理不同代際的員工存在差異,企業在打造組織韌性的時候也會遭遇"現實與理想的鴻溝":那些年我們學了很多成功經驗、人才管理、組織運作,但卻很難復刻到現實中。中歐商業評論出品人兼中歐出版集團高級副總裁申音認為,鴻溝的存在不可避免,但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在現實中生存,追求不斷地改善,向著理想的組織進化。"而所謂的韌性組織便是在復雜環境下,不斷提高做正確決策的能力和概率,行動敏捷,應對從容。"隨后,他介紹了組織韌性的訓練模型,及企業管理者如何訓練基本功。
在下午的圓桌對話環節,蘇泊爾股份組織與人才發展總監王浩、漢高大中華區人力資源業務伙伴總監薛亮、康師傅控股干部賦能中心總監岳宏強及中歐商業評論編輯總監、新組織觀察工作室負責人彭海燕繼續就"不確定時代如何打造組織韌性"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從組織韌性的評估、韌性企業文化的建立,到高韌性人才梯隊搭建、技術對組織韌性的影響以及領導者的個人韌性等內容,嘉賓們都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和洞見。
跳脫出企業管理實踐,當音樂遇上領導力會碰撞出怎樣奇妙的火花?本次大會特別策劃了"跨界思考"環節特邀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青年作曲家李磊和音樂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王刊,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兩位老師引經據典,以歷史中有趣的音樂家故事映射企業和團隊管理中面臨的典型痛點,如"文化差異、代際差異、身份轉換、激勵、決策力、管理風格"等,為現場來賓提供了跨界視角的獨特的管理新思維。最后,本場大會在優美的弦樂四重奏結束了所有的分享環節。
此外,作為此次大會的特別環節,2022-2023"中歐商業在線TOP20未來管理人才培養最佳實踐獎"獎項揭曉。本年度榜單總共頒出綜合類獎項27個、項目類獎項29個,300多位現場來賓和近50,000位"云端"觀眾共同見證了這一盛事。
2022-2023中歐商業在線TOP20未來管理人才培養最佳實踐獎頒獎典禮
2022-2023TOP20未來管理人才培養最佳實踐獎綜合類獎項揭曉
2022-2023TOP20未來管理人才培養最佳實踐獎項目類獎項揭曉
恭喜所有獲獎的企業
"TOP20最佳企業學習實踐獎"(以下簡稱:TOP20評選)是由中歐商業在線主辦,自2014年起已成功舉辦八屆,現已成為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和數字化學習領域的一大盛事。2023年,第九屆TOP20評選以"未來管理人才培養最佳實踐"為題,致力于尋找具有引領性的企業學習與發展實踐案例,表彰數字化時代下的組織學習創新實踐,探索面向未來的管理人才發展模式。
在本屆評選中,我們邀請了37位企業資深人才發展實戰專家,以及3位人力資源行業專家,共同對提名企業/項目展開綜合評鑒。
2022-2023TOP20未來管理人才培養最佳實踐獎評審委員會陣容
此外,入選提名的企業也受邀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地進行了線下路演以及為期兩天的線上"云路演",分享了自身的人才培養體系和項目實踐經驗。同時,超過30,000位企業學習與發展代表在路演中學習、思考、交流,并為高質量的項目投出了寶貴的一票。
在經過獲獎企業授權后,"2022-2023 中歐商業在線TOP20未來管理人才培養最佳實踐獎"獲獎案例將以線上展播、案例集等形式通過中歐商業在線官方媒體平臺與大家見面,與行業伙伴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共同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提升企業培訓中心、學習與發展部門的專業影響力。
韌,柔軟而結實,雖受力,形可變而質不變,相似如水。企業應如水,韌性流淌,雖臨多變之勢,剛柔并濟,游刃有余。在一個不確定性和變革充斥著的世界里,只有具備韌性的組織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組織韌性不僅僅是應對挑戰的能力,更是一種積極應對和主動迎接變化的態度。通過建立靈活的結構、培養創新的文化和持續學習改進,我們可以構建一個富有韌性的組織,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創造持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