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璽集團簽約中國農業大學,助力生態有機農業發展新未來!
6月20日,三璽集團與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在北京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合作,旨在深度融合雙方優勢資源,共同探索以微生物工程技術為核心的科技創新,為全域有機農業發展和資源循環利用注入強勁動能。
(左:三璽集團董事長蔣大偉 右: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席凱凱)
強強聯合:聚焦核心科技,驅動產業升級
本次簽約儀式上,三璽集團董事長蔣大偉先生與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王小芬教授及其農臻團隊核心成員共同出席。雙方達成高度共識,將圍繞“產-學-研”深度融合模式,立足有機農業和資源循環的長遠規劃,重點聚焦以下核心領域展開長期合作:
有機發酵產品制備技術: 深化研發,提升產品效能與品質。
酵素(微生物)發酵設備: 聯合攻關,推動設備向創新性、科技性、智能性方向升級迭代。
農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產品開發
機械設備研發
此次合作的核心聚焦于三璽集團專業的微生物發酵設備及成熟的有機發酵產品制備技術體系。這套核心技術與裝備,將成為雙方攜手破解生態農業發展難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堅實基石。
(微生物發酵系統)
共識與愿景:科技創新引領,回歸自然本源
蔣大偉董事長在簽約儀式上展望未來時強調:“三璽集團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深化與農大農學院的合作。我們致力于將‘農耕尾料’(如秸稈、畜禽糞便等)變廢為寶,通過先進的微生物發酵技術制備高品質酵素和營養食品。同時,我們將聯合提升有機發酵產品制備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并推動發酵裝備的智能化升級,最終目標是為全域有機農業的蓬勃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真正實現‘取之自然,回歸自然’的生態循環理念。”
王小芬教授則深入闡述了具有前瞻性的“131”新概念酵素有機農業模式。她特別指出,該模式的核心環節之一,正是高效利用農耕尾料(秸稈、畜禽糞便、餐廚垃圾、人糞尿等),通過專業的菌種生產和酵素發酵技術,實現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再生。這一模式不僅能有效處理生活污水、實現有機肥的保氮發酵,更能達成低本高質種植,最終構建集有機食學于一體的可持續農業發展體系,為“無廢鄉村”建設和生態循環有機農作體系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左二:王小芬教授 右二:蔣大偉董事長)
攜手同行:共繪生態農業新藍圖
“遵循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回歸,回歸自然,萬物平衡,和諧共生”——這不僅是我們對生態的承諾,更是行動的指南。三璽集團與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大農臻團隊的此次深度攜手,是理念的共鳴,更是行動的集結。
我們堅信,通過匯聚頂尖科研力量與企業創新實踐,雙方必將在微生物工程技術的驅動下,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共同推動有機農業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讓我們共同期待,在科技賦能下,一個更加綠色、循環、可持續的農業新未來加速到來!三璽集團將持續投入,與合作伙伴一道,為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貢獻“三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