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 + AI:EMQX 5.10.0 大模型集成功能介紹
物聯網(IoT)的核心在于數據。然而,隨著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量激增,行業面臨的挑戰也從單純的數據收集,轉變為如何實時理解和處理數據。不妨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您只需像日常對話一樣,使用自然語言就能實時查詢數據流;而原本晦澀難懂的傳感器數據,轉眼間就能變成清晰明了的預警提示,直接指導您的下一步行動。
這一愿景正在成為現實。隨著 EMQX 5.10.0 的發布,實時數據流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已進入全新階段,我們創新性地在可視化流處理引擎中集成大語言模型(LLM)。這將為您的 MQTT 數據流注入 OpenAI GPT、Anthropic Claude 以及任何兼容 OpenAI 的大模型的強大功能。
為什么要將物聯網數據流與人工智能相結合?
傳統上,將人工智能應用于物聯網數據需要復雜且昂貴的工程設計。您必須將數據從 MQTT broker 遷移到單獨的平臺進行處理,這會給時效性要求高的應用程序帶來不可接受的延遲。
EMQX 創新性地解決了這一痛點。通過將 AI 處理能力直接嵌入數據流,您可以構建智能工作流,實時分析、增強和轉換 MQTT 消息。這為開發具備實時感知、推理和響應能力的新型應用奠定了基礎。
在首個版本中,我們已實現與 OpenAI 和 Anthropic 模型的深度集成。
解鎖全新可能:關鍵應用場景
將大模型融入數據流,可輕松實現過去難以構建的創新應用場景。
智能異常檢測:
大模型能夠綜合分析多字段關聯關系,識別復雜異常狀態,突破傳統閾值告警的局限。
例如:對 {'振動值': 9.5, '溫度': 85, '壓力': 1.2} 這樣的數據進行整體分析,大模型可以智能推斷:同一讀數中,當振動與溫度同時升高時,其風險程度遠高于單一指標異常,進而生成精準告警:「緊急告警:設備 XYZ 同時出現高振動與高溫,可能存在軸承過載風險」。
實時數據匯總:
將傳感器原始、復雜的 JSON 數據自動轉換為簡潔直觀的業務語言,用于儀表板或移動通知。
例如:將原始數據 {"device_id": "device123", "temperature": 38.2, "humidity": 75} 自動轉換為「設備 device123 高溫告警:溫度 38.2°C,濕度 75%」,以此顯著提升監控效率。
自然語言數據處理:
通過簡單指令完成復雜數據轉換。
例如,您可以指示大模型處理包含多個功率讀數的 JSON 數據并僅返回總和,從而簡化下游分析的數據準備工作。
語義數據分類:
根據消息內容自動對其進行分類和路由。
例如:大模型可以讀取設備日志,確定其事件是 INFO、WARNING 還是 CRITICAL_ERROR,并標記消息以便將其路由到不同的系統。
5 分鐘快速入門:創建您的首個 AI 驅動流程
無需編寫代碼,通過可視化 Flow 設計器即可快速構建一個讀取傳感器數據,并使用 OpenAI 生成易讀摘要的數據流。
準備工作:您需要一個有效的 OpenAI API 密鑰。
步驟 1:設置數據源
在 EMQX Flow 設計器中,將「消息節點」拖到畫布上。配置它以訂閱您設備發布數據的 MQTT 主題,例如 sensors/temp_humid。
步驟 2:添加 AI 處理
從處理面板拖拽「OpenAI 節點」到數據源節點。在配置面板中:
輸入:選擇 payload 將整個 MQTT 消息傳遞給模型。
系統消息:輸入自然語言指令。例如:將設備傳感器讀數轉換為易讀的簡短摘要。
模型:選擇一個 OpenAI 模型,例如 gpt-4o。
API 密鑰:安全輸入您的 OpenAI API 密鑰。
輸出別名:為 AI 的輸出命名,例如 summary。
步驟 3:重新發布洞察
從輸出面板拖出一個「重新發布」節點并將其連接到 OpenAI 節點。配置它并將結果發布到一個新主題中,如「ai/summary」,在「payload」字段中使用剛才創建的別名:${summary}。
步驟 4:部署和測試
連接所有節點并保存流程。
現在,當您向主題發布 JSON 消息時,您將看到該主題上實時「sensors/temp_humid」出現自然語言摘要「ai/summary」。
發布一條測試消息,例如:
{ "device_id": "device123", "temperature": 38.2, "humidity": 75, "timestamp": 1717568000000}
并收到智能摘要:
2024 年 6 月 5 日,ID 為「device123」的設備記錄的溫度為 38.2°C,濕度為 75%。
突破數據處理邊界:高級 AI 功能
EMQX 5.10.0 中的大模型集成超越了簡單的數據匯總,您可以實現以下高級功能:
對傳入數據流進行分類。
基于復雜模式識別生成告警。
從非結構化傳感器日志中提取結構化信息。
根據歷史數據模式提供上下文建議。
將技術數據轉化為業務友好的分析見解。
性能優化建議
調用大模型處理數據需要一定時間,整個過程大概有幾秒到十幾秒,具體取決于模型的響應速度。因此,大模型處理節點并不適用于高消息吞吐量(TPS)的場景。
為了獲得最佳性能:
選擇性地將大模型處理應用于高價值數據。
使用數據過濾僅處理相關消息。
考慮在邊緣端聚合多個數據點或消息,然后將它們作為單個 MQTT 消息發送到 broker。
持續監控處理時間并進行相應調整。
拓展能力邊界
EMQX 5.10.0 中的大模型集成僅僅是我們 AI 征程的起點。我們正在開發更多 AI 功能,包括:
支持更多大模型供應商。
用于語義搜索的向量嵌入生成。
與主流 AI 框架集成。
增強提示詞模板和優化工具。
實時智能:EMQX 的未來
EMQX 與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新定義物聯網開發的邊界。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功能升級,而是一場從底層改變物聯網應用開發方式的革命性突破。
我們為開發者打造了直觀易用的低代碼交互界面,讓生成式 AI 的能力可以無縫融入數據流轉的每個環節。打造具備真正智能、即時響應和自主決策能力的物聯網系統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
準備好利用人工智能激活您的物聯網數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