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減災進行時,麥克傳感助力城市供排水監測
“小滿小滿,江河漸滿”。
一句傳統的民間俗語,昭示了我國內地的“主汛期”已悄然來臨。
6月14日,廣東肇慶懷集縣遭遇百年一遇洪災,一周累計降雨量達472毫米刷新歷史極值,超30萬人受災;
6月18日,湖南張家界“6·18”特大暴雨災害,桑植縣五道水鎮24小時降雨量523.5毫米,創湖南省歷史第二高值,直接經濟損失28.65億元;
6月24日,貴州榕江縣遭遇三十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達9650立方米/秒,5萬人緊急轉移……
伴隨華南至西南地區因臺風、季風與極端降雨疊加,我國南方當前已進入汛期高峰。特別是6月份以來,因強降雨引發的城市內澇災害,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也對城市正常運行與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汛期內澇這一偶發災害面前,我們的城市為何一直如此脆弱?
城市內澇現狀與問題
事實上,我國城市內澇問題由來已久。
據水利部、住建部等部門公開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5年,全國超過360個城市遭遇內澇,其中六分之一單次內澇淹水時間超過12小時,淹水深度超過半米;2010年至2016年,我國平均每年有超過180座城市進水受淹或發生內澇。
2017年,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通知,列出近年來內澇災害嚴重、社會關注度高的60個城市名單,要求其抓緊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澇補短板實施方案。
60個近年來內澇災害嚴重的城市名單(來源:住建部網站)
有分析認為,城市內澇反復發作,與極端天氣頻發有關。近年50年一遇乃至百年一遇的強降雨報道時有耳聞,對城市排水系統無疑是巨大考驗。
與此同時,我國各大城市地下管網復雜,建設標準過低,也是客觀事實。此前有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設計暴雨重現期小于一年。這個數字,明顯低于發達國家。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排水管道規模迅速增長以及管網老化的不斷加劇,排水管網帶病運行的情況逐漸增多。城市不透水鋪裝道路和混凝土建筑覆蓋面積增加,也降低了雨水的下滲量和截留量。當暴雨來臨時,積水匯流速度加快,加上城市內澇風險評估和預警處置能力不足,極易在汛期時發生內澇災害。
智慧水務破局城市排澇
為應對這些挑戰,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在2025年前建立起完備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基本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綜合治理方式。在遇到降雨超過內澇防治標準的情況下,要確保城市的生命線工程和關鍵市政基礎設施正常運行,從而保障城市的整體安全運行。
當下,隨著智慧城市的構建已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智慧水務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傳統水行業的面貌,憑借對水資源的精準管理、高效利用和智能調度,不僅能極為有效的預防和緩解重大內澇災害的發生,還可不斷提升水務運營的效率與服務質量,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基于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傳感、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對供水、排水、節水、污水處理、防洪等水務環節進行綜合運營管理,智慧水務可實現對水務各領域的生產控制智能化、工藝設備集成化、數據監測資源化精確化、決策管理智慧化。特別是在應對城市內澇災害方面更顯得尤為重要。
麥克傳感水務方案助力防汛排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防汛排澇,感知先行。作為智慧水務的最底層技術,也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技術,感知層的數據采取對整個智慧水務的架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國內傳感器行業的頭部企業,麥克傳感近年來持續在水務領域投入研發、深度布局,開發了一系列水務場景的高精度、高可靠的產品及方案,為解決城市內澇災害、加強智慧水務管理提供精準支持。
如在供水管理場景,麥克傳感開發了供水管網產品方案,可通過在供水管網井內安裝壓力變送器、流量計等監測設備,來監測整個管網的壓力、流量等參數。助力智慧水務系統自動調整水廠生產計劃和管網調度方案,確保供水穩定可靠。并及時發現并處理漏水、爆管等異常情況,降低損失,保障供水安全。
麥克排水監測管理方案
在排水管理場景,麥克傳感通過壓力、液位、流量等產品的組合使用,開發了多種應用方案,如雨水收集窨井、雨水排口、橋梁涵洞積水、加壓泵站、減壓池等,通過實時監測排水管網的水位、流速等參數,結合AI算法對排水能力進行評估和預測。助力智慧水務系統根據預測結果自動調整排水泵站的運行狀態和排水路線,提高排水效率,防止城市內澇。
麥克傳感水務應用場景示例
此外,在水質監測、水資源管理、污水處理等場景,麥克傳感也開發了多種產品方案,幫助城市在汛后復工復產、生態保護等方面提供助力。
萬物互聯時代下,以前沿科技協助解決內澇問題是城市治理數字化升級的重要版塊。目前,麥克傳感的水務產品及方案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驗證和落地,為數百座城市的內澇治理和災后重建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未來,麥克傳感將持續加強產品研發及全域數字化平臺的架設,通過軟硬一體化的方式提升我們對城市內澇的監測、預測和應對能力,為城市在風雨中從容佇立,提供“可控、可靠、可信賴”的技術方案保障。